教育教学

工作动态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

工作动态

首页 > 教育教学 > 工作动态

国家行政学院朱岚教授做客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大讲堂

发布日期:2013-09-24 17:36:25 来源:文法学院

    9月24日下午,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朱岚应邀到文法学院做了题为《传统文化与领导干部人文素养》的讲座。讲座由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系教师唐德龙博士主持,文法学院部分教师、MPA研究生、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共6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。

    朱岚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文化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,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过访问学者,出版的专著数量颇丰,包括《中国传统孝道的历史考察》、《中庸人生学》、《礼法之间:<荀子>》等。
    朱岚教授总结自己多年来的学术成果和经验,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,为文法学院的广大师生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“两大人文意识”——道德意识和和谐意识,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,深入讲述了领导干部人文素养的重要性。朱教授认为,人文素养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突出的东西,又是当今社会每个个体都需具备的素质,因而有必要将传统文化与人文素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,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人文素养。
    朱岚教授首先以《三圣图》开篇,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是儒道佛鼎足而立,既有“道冠儒履佛袈裟,和会三家作一家”的互融,又有“以佛治心,以道治身,以儒治世”的互补。用一句话总结起来,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则是“人学”,注重人、以人文为中心。人文的基本精神贯穿于传统文化之中,包括道德意识和和谐意识。
    接下来,朱岚教授着重阐述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的内涵与构成。在介绍道德意识时,朱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伦理型、道德型文化,如荀子就曾提出“凡人之所以为人者,礼义也”,从而概括出了道德意识的内涵:修身为本、德教为先,以及内圣外王、修己安人。在阐述修身为本、德教为先时,朱教授对比了中西方一些著名大学的校训,发现中国大学普遍重视道德教育,而西方大学则更为重视科学教育。在阐述内圣外王、修己安人时,朱教授认为曾国藩是内圣外王的成功典范,实现了修身、齐家、治国的理想抱负。在总结道德意识的内涵时,朱教授提出个体的道德修养目标可以归纳为一句话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。
    随后,朱岚教授继续阐述了和谐意识的内涵与构成。朱教授认为,我国传统文化最高的追求就是和谐,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了要形成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观。和谐意识的内涵包括规矩、秩序,多元共生、和而不同,以及天人合一。在论述规矩、秩序时,朱教授特别强调要把和谐与秩序加以区分,和谐是内在的,不同于秩序的外在性,秩序只是和谐的条件和前提而非目标。在谈到多元共生、和而不同时,朱教授认为和谐就是多样性的统一,“夫和实生物,同则不继”。在论述天人合一时,朱教授指出这是和谐的最高境界,就如《周易》中所提及的“三才者,天地人”。
    最后,朱岚教授还就传统文化是否仍合乎时宜、信仰是否将取代道德、国学与传统文化是否等同等问题与学院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。
    朱岚教授学识渊博,讲座的信息量大,举例信手拈来、生动有趣,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反响。朱教授还呼吁同学们多多关注传统文化、修身养性,以便在处理公共事务中也能借鉴传统文化的精华,起好领导干部的模范作用。